铝都腾起,铸造辉煌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工业综述
——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67亿元达到1622亿元;
——工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23亿元达到521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从2002年的189家达到472家;
——工业园区从2002年的0个达到16个;
……
这是百色工业经济发展20年的“成绩单”,一组组数据背后,是百色工业砥砺前行20年,工业企业从小到大、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再到优、工业经济由弱到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最好证明。
20年来,百色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道路上乘势起航,不断跨越赶超。
——工业强市:擘画革命老区“新蓝图”
每一个战略选择,都凝聚着高瞻远瞩的远大目光;每一次发展跨越,都蕴含着科学决策的真知灼见。
回翻百色发展历程,工业作为主攻点始于新世纪初期。2002年,百色撤地设市,当时想要摆脱工业散、小、弱的窘境,加快发展工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农林产品深加工”的工业发展路子。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33.4∶32.94∶33.65调整为31.04∶36.01∶32.96,实现了百色工业的历史性转折。“十五”期末2005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围绕经济发展“三跨越”目标,全面实施开放带动、项目带动、工业立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7∶44∶29,工业首次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9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55.36亿元。
努力总有回报,撤地设市第一个十年间,百色工业集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百色工业园区成功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百色工业园区、新山铝产业园区、田东石化园区、平果工业园区、靖西工业园区、德保工业集中区等6个园区列入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完成1051.6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工业强市”激发起全市谋发展、思发展的澎湃激情和不懈干劲。2012年,市委、市政府以建设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提出“再造一个工业百色”的目标,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先后克服国内经济过热和经济下行进入新常态等困难,全市工业呈现持续较快发展之势。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22.8亿元,同比增长34.0%;规上工业增加值521.2亿元,增速11.7%,占全市GDP比重达33.2%;铝产业完成产值963.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9.4%;工业对支撑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顶梁柱、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改革创新:抓住转型升级“牛鼻子”
“十二五”以后,百色经济增速骤然下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电价过高、煤炭产能过剩、国企融资困难等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面对“大考”,如何让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3年,我市决定举全市之力推进区域电网改革,成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通过建设统一调度、独立运营的区域电网,以企业自备电厂为主供电源,吸收百色水电资源以及考虑引进周边有电价竞争力的电源电量,降低电价成本,破除百色铝企业生产电价“瓶颈”。百色区域电网一期于2015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直接为电解铝项目供电,发电含税成本0.36元/千瓦时左右,远低于区域电网外0.58元/千瓦时的电价,生产每吨电解铝节省成本2000元左右,解决了铝产业发展电力成本过高问题,释放出我市铝产业活力,同时为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为更好发挥我市资源优势,通过“煤电铝一体化”改革,全力推进全市7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2018年底,全市实现煤炭、电解铝传统优势产业的提质升级和共赢发展,煤炭产量实现翻番;工业用电量和增速均实现全区第一;特别是铝产业补齐短板,增长迅速,全市铝及配套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尝到改革创新“甜头”后,市委、市人民政府继续深挖国家政策红利,积极响应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号召,2019年5月开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完成吉利科技集团与百矿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纳入全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名单。混改后的吉利百矿集团以新的模式运营,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截止2020年底,资产负债率降至79.93%,资产负债率较混改剥离时下降了12.76%;2021年,吉利百矿工业产值超250亿元,为百色市经济稳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以“铝+3大产业”:重塑产业体系“新布局”
2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铝产业,以国家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紧抓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战略实施和百色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以铝“二次创业”为抓手,持续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不断推动铝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百色已具备氧化铝1120万吨、电解铝237万吨、铝加工385万吨的生产能力,占全区比重分别为90.2%、79.8%、85.6%。氧化铝产量从2002年的43.92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889.02万吨,铝材产量从2002年的19.90吨增长到2021年的196.67万吨,铝产业总产值达到963.13亿元,是2002年(0.75亿元)的1284倍。铝产业成功跻身广西千亿元产业集群,百色也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
曾经,工业增长“一铝立市”;如今,“以铝为主、多业并举”的工业体系全面重塑。市委、市政府着力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打造双千双五百产业,发展新型铝产业、林木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2021年,新型铝产业总产值达到963.13亿元,林产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新能源总产值达到231亿元,新材料总产值达到101亿元,新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绿色发展:坚持低碳循环“可持续”
20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工业节能、低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天然气入园入企”成效不断显现。平果工业园、百色工业园区、新山铝产业园区已接通天然气长输管道,田东-德保-靖西天然气支线管道加快建设,中铝广西分公司、平铝集团、广银铝业、蓝星化工、皓海碳素等八十多家重点企业实施“煤改气”、“油改气”或“气化”工程,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用气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1%,有效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5个,淘汰落后铁合金产能6.02万吨、工业硅产能1万吨;共关闭煤矿矿井6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50万吨,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园区1个,自治区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园区2个,建成节水型企业11家。生态型铝产业基地整体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标综合平均值,均达到了生态铝产业指标体系要求;铝土矿区复垦率91.7%、复地率86.8%,居全国领先水平;2019年百色被列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取得新进展。积极协调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右江鱼梁库区甘莲沟18MW光伏电项目、里拉沟水面30MW光伏项目和那坡县龙合乡20MW光伏电站项目已竣工且并网发电。乐业扶贫风电一期项目总投资4亿元,已完成投资3.72亿元,一期51MW风电项目升压站于今年5月一次带电成功,正加快风机吊装及调试工作……
20载栉风沐雨,20年沧桑巨变。撤地设市20周年,是百色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革命老区再铸辉煌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一市一区”发展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善作善成,奋力谱写新时代百色工业壮美华章,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百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作者:李振认、冉芳泽
联系电话:0776-2620086
地址:百色市右江区龙景东路11号聚丰广场写字楼20楼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